圖中展示了在不同生產階段中,優化母豬壽命所面臨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採取多種策略,其中營養是一個重要手段。傳統的營養策略主要著重於懷孕期間的能量與蛋白質濃度調控,而近期則開始關注於添加纖維。這些策略的主要目標在於提升生產力,特別是增加泌乳量、提高活產仔豬數以及提升仔豬出生重。然而,現代營養策略不僅強調生產力,也關注母豬的健康與壽命,並結合特定營養添加劑以調節腸道微生物組。
圖中展示了在不同生產階段中,優化母豬壽命所面臨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採取多種策略,其中營養是一個重要手段。傳統的營養策略主要著重於懷孕期間的能量與蛋白質濃度調控,而近期則開始關注於添加纖維。這些策略的主要目標在於提升生產力,特別是增加泌乳量、提高活產仔豬數以及提升仔豬出生重。然而,現代營養策略不僅強調生產力,也關注母豬的健康與壽命,並結合特定營養添加劑以調節腸道微生物組。
母豬的懷孕天數約為114~116天,最長範圍為110~120天。
而新母豬的懷孕天數通常會比經產母豬多1天,請見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Husbandr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arrowing Unit I
豬隻的營養需求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由於受到生長潛能與飼料採食量的差異,所以必須調整豬隻飼料配方中營養成分的濃度,以符合不同條件下豬隻的營養需求。
資料來源: The Kansas Swine Nutrition Guide
豬隻的營養需求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由於受到生長潛能與飼料採食量的差異,所以必須調整豬隻飼料配方中營養成分的濃度,以符合不同條件下豬隻的營養需求。
資料來源: The Kansas Swine Nutrition Guide
我們了解豬隻對於飲水的需求跟飼料一樣重要,身處台灣能更深刻的感受氣溫對於採食量或飲水量的影響。到底還有那些因素也會影響豬隻的飲水量呢? 請見右表所示。
資料來源: Sustainable swine nutrition
經過泌乳期後母豬的體態會消瘦,最好的恢復時間點就是懷孕的中期,消瘦母豬多提供飼料使體態能恢復。懷孕期的最後2~3週母豬所需營養主要為供應小豬的發育為主。
請見右圖所示。
資料來源: Husbandr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arrowing Unit I
進入產房常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呼嚕聲,您知道這些聲音的意涵嗎?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肌肉注射是現行豬隻最常使用的免疫方式,如針筒或針頭清潔度不佳,則容易造成豬隻感染其它病原,因此,注射器具應經煮沸或蒸氣高壓消毒15分鐘,經冷卻後使用。不同年齡的豬隻其所使用的針頭尺寸不一,請見右圖建議。
資料來源: 畜牧要覽養豬篇(第三版)
優良的種豬匹配優良的環境,營造舒適安全的配種空間是邁向配種成功的必要條件,請見右圖所示。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女豬從90日齡乳腺組織就開始發展並形成乳小管系統,配種後整個懷孕期則是乳腺建立的重要時期。
乳腺幹細胞提供乳腺所有階段建立的來源 ,乳腺脂肪組織包含了實質及實質外組織,對乳腺上皮組織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請見下圖所示
豬場施打疫苗或抗生素都需要使用到針頭,其中需要注意的使用原則請見右圖。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母乳中水分佔80%,所以必須確保母豬泌乳期攝取充足水分,因為飲水量與飼料採食量息息相關,
充足的飲水量與飼料量,可使母豬分泌足夠的乳汁並產生較佳的小豬離乳窩重。
資料來源: Cozannet P, 2018
夏天除了熱緊迫外,也必須注意飲水是否充足,水溫是否因為管線曝曬而過熱,豬隻停止飲水所引發的後果,不只有降低採食量,還可能造成食鹽中毒,請見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系統豬病學
當豬隻因為日齡增長必須轉換飼料類別時,常常會因為飼料不同而降低採食量或拒食(特別是離乳至保育階段的小豬)。
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管理手段來改善,降低因為不採食導致的下痢風險。
資料來源: SEGES
母豬理想的乳頭排列,每一排都要有7個以上有功能的乳頭。
每個乳頭都應排列整齊且發育良好,不應該有盲乳與針乳。
小豬在剛出生、離乳或在保育舍時即可做乳頭數目、間距和品質的初步篩選。
資料來源: 2005, 2010 National Pork Board, Des Moines, IA USA.
你必須了解豬群的正常臨床表現,如果不了解,又如何知道異常問題發生了呢?
觀察豬欄時你的感官會變得相當重要,眼睛、鼻子及耳朵都是察覺問題的工具。
請見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 Swine disorders guide
你必須了解豬群的正常臨床表現,如果不了解,又如何知道異常問題發生了呢?
觀察豬欄時你的感官會變得相當重要,眼睛、鼻子及耳朵都是察覺問題的工具。
請見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 Swine disorders guide
母豬如果發生乳腺炎,將使泌乳的能力下降,這不僅僅是一個胎次的問題。
如果沒有找到造成問題的原因並改善,可能使這頭母豬面臨淘汰的危機。
下表將告訴我們各種成因及處理的方法。
資料來源: 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母豬的採食與飲水量都深深影響小豬的生長表現,不要忽略飲水量的重要性,勤加水對於採食量是有正面意義的。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豬種改良的目標是必須符合養豬場的經濟效益,並使養豬業者獲得最大利益。
台灣實施活豬拍賣制度,肥豬售價較低,因此養豬業者偏向選育瘦肉率高的豬種。
請看右方豬種改良的方法有哪兩種呢?
資料來源: 畜牧要覽養豬篇(第三版)
建議豬場每個世代的近親係數增加應控制在3%以下。請看下表近親配種對豬群有什麼影響?
資料來源: 畜牧要覽養豬篇(第三版)
遠親配種定義為與配個體的血緣關係較畜群平均血緣關係遠(系譜上4~6代無共同祖先),
雜交優勢主要產生兩種作用,一為上位作用(epistasis)與超顯性作用(overdominance)。
利用兩種作用使子代優於純合型的親代。右圖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資料來源: 畜牧要覽養豬篇(第三版)
豬隻對於熱緊迫是敏感的,這主要因為其沒有汗腺及相對比例較小的肺,還有近年來的育種偏向於生長效率,而減少了對環境緊迫的適應力。
因此畜舍環境的調控就更加重要,讓我們看看以下各階段豬隻的合適溫度範圍。
資料來源: Baumgard et al., 2021
這個研究是將動作感應器放置於產床的上方 60 公分處,藉此偵測懷孕母豬站立與躺臥的時間。圖表為懷孕母豬於分娩前 5 天至分娩後 3 天站立與持續時間的結果 (x 軸為 0 時為分娩日,其餘數字代表分娩前後之時間),可以看到分娩前 24 小時母豬站立的數量/次數與持續時間是最多的。
透過感應器可以預測母豬的分娩日,避免母豬難產時無人協助或是小豬的護理工作可更加周全,降低產房的難產率與小豬死亡率。
參考資料:Olivero et al., 2008.
種豬的胎次分布可做為淘汰母豬的依據,更會影響種豬場的生物或經濟表現。2014 年的文獻是以母豬淘汰率、後備母豬供應量、市場價格與飼養成本為基礎,將母豬胎次分布以數學函數的方式推論。
建立一個理想的母豬胎次分布對於豬場來說很重要,但不同豬場的整體環境、品種、飼料成本、飼養技術或設備差異很大,理想的標準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每個豬場。
因此,豬場應仔細評估自己淘汰更新母豬的原因,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胎次分布。這邊圖表提供給大家參考利用,以分析調整自家豬場淘汰母豬的因子與策略!
資料來源: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種豬的胎次分布可做為淘汰母豬的依據,更會影響種豬場的生物或經濟表現。2014 年的文獻是以母豬淘汰率、後備母豬供應量、市場價格與飼養成本為基礎,將母豬胎次分布以數學函數的方式推論。
建立一個理想的母豬胎次分布對於豬場來說很重要,但不同豬場的整體環境、品種、飼料成本、飼養技術或設備差異很大,理想的標準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每個豬場。
因此,豬場應仔細評估自己淘汰更新母豬的原因,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胎次分布。這邊圖表提供給大家參考利用,以分析調整自家豬場淘汰母豬的因子與策略!
資料來源: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畜產試驗所自 2000 年起建置「網路養豬」服務平台,可自仔豬出生開始,記錄個體終其一生之各項歷程,諸如初產母豬的一胎仔豬頭數比率分布圖,說明臺灣 L、Y 、D 等三個品種經由純種繁殖的高產仔數比率已逐年改良。
本圖表為 1988 至 2019 年間【D】品系之歷年改良狀況,供各位育種改良參考使用!
資料來源:畜牧要覽養豬篇 (第三版)
畜產試驗所自 2000 年起建置「網路養豬」服務平台,可自仔豬出生開始,記錄個體終其一生之各項歷程,諸如初產母豬的一胎仔豬頭數比率分布圖,說明臺灣 L、Y 、D 等三個品種經由純種繁殖的高產仔數比率已逐年改良。
本圖表為 1988 至 2019 年間【L】品系之歷年改良狀況,供各位育種改良參考使用!
資料來源:畜牧要覽養豬篇 (第三版)
畜產試驗所自 2000 年起建置「網路養豬」服務平台,可自仔豬出生開始,記錄個體終其一生之各項歷程,諸如初產母豬的一胎仔豬頭數比率分布圖,說明臺灣 L、Y 、D 等三個品種經由純種繁殖的高產仔數比率已逐年改良。
本圖表為 1988 至 2019 年間【D】品系之歷年改良狀況,供各位育種改良參考使用!
資料來源:畜牧要覽養豬篇 (第三版)
AIAO (全進全出/統進統出 管理體系) 已經成為成功管理保育舍一個重要的部分。
這種管理方法包括仔豬同步離乳和保育舍同時清空,在批次間進行清洗和消毒。這樣兩批之間至少可延遲 3~4 天,從而限制了批次飼養之間的疾病傳染。讓我們看看圖表中連續式飼養體系與統進統出體系的差異。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母豬體態評分與背脂厚度是豬場的管理指標,各種類型的母豬需給予不同的飼料量,甚至需要適度的調整飼料配方。而且每個豬場的母豬品系都略有差異,建議也應參考繁殖記錄來調整。
資料來源:2005, 2010 National Pork Board, Des Moines, IA USA.
弱仔豬在分娩過程容易存在高度窒息的可能性,且維持體溫的能力差,完成第一次吸吮乳汁的時間長,對乳頭的競爭力較低,導致離乳前存活率較低。
利用管理的方式可以將死亡數由 0.6~0.7 頭,下降至 0.2~0.3 頭。
資料來源:Holyoake et al., 1995; White et al., 1996
在丹麥的研究報告中,關於母豬的分娩時間平均為 343 分鐘,範圍從 87 至935 分鐘,這表示最快的母豬只需 1.5 小時就可生下一窩小豬,最慢則要花費 15 個小時。
而分娩時間的長短與出生總仔數無關,但研究證實分娩時間越長死產仔豬就越多,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其中的關係。
請見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母豬哺育的窩仔數增加時,哺乳期間攝食量並沒有跟著提高;當母豬哺育 9 頭仔豬時,攝食量幾乎已經達到高峰。而窩仔數從 10 頭到 17 頭時,攝食量僅維持在每日 5 公斤。
資料來源:畜牧要覽養豬篇. 第10章 母豬飼養.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氣候狀況、環境衛生、營養均衡等因素是影響豬隻的免疫力、腸道微生物與糞便型態等狀態之間的關係!
你認為豬隻的健康狀況、生長效率、免疫力與甚麼事情息息相關呢?今天就讓我們用一張大圖來告訴大家!或許這張圖一眼過去貌似很複雜,但實際上米黃色的部分是五個大重點,也是影響後續狀況的起始點!
如果還是覺得這張圖偏複雜~那麼我們接下來將會將這張大圖拆解成上下兩篇,讓大家更好來了解,請持續追蹤我們!
母豬分娩前應該有充足營養且維持均勻體態,體態分數控制在 3.5 分,才能在轉換期間正常泌乳,面對泌乳期間的負能量平衡。所以可以透過在將場內懷孕依照天數 30 天、30-60天、60-90天這三項進行分類,精準控管調整母豬的體態,以避免分娩前的母豬過胖或是過瘦。
參考資料:Wang et al., 2019
母豬產仔數會隨著胎次的增加而有所略增,不過最高峰會落在第 3~5 胎次這之間,其後則逐胎次漸漸減少產仔數。 另外,丹麥曾經測量過母豬於第 4~6 胎為相較其他胎次,泌乳期乳產量最高的時期。 因此可以綜合以上兩點與自身場內飼料等成本考量,來決定母豬更新的頻率。
參考資料:Wang et al., 2019、Pig International. 2008.
你知道母豬被淘汰通常基於哪些原因嗎?據統計,造成母豬淘汰的最大原因是一般的常見疾病,其餘原因則包含有生殖系統的相關疾病、繁殖相關各項障礙,以及蹄腿健康疾病為主要因素。各項目與飼養管理、營養、環境皆有關係,飼養人員須多加注意,才能提高母豬的利用年限!
參考資料:Wang et al., 2019
臺灣是個海島國家,許多原物料得與世界他國進口,因此當世界情勢有變化就可能影響到臺灣的養豬產業。像是近年來發生的幾項國際大事:新冠疫情、非洲豬瘟、烏俄戰爭、美國升息等等,就接連相互牽動,致使通膨、肉價增長、飼料成本增加等等不利於養豬成本的狀況發生。
小豬出生 3 天內是死亡率最高的時段,其中有 60% 來自於母豬的因素。
母性差壓死小豬、母豬營養供應不足 (初乳),讓小豬的生長停滯或缺乏。
資料來源:Hanell et al., 1993
文獻指出從出生到離乳的期間內,母豬比公豬的存活率更高。
儘管在出生的時候公豬的體重比母豬更重,但公豬在調節體溫這方面的能力卻比母豬差。
因此公豬在出生後 24 小時內有較低的直腸溫度,會較慢吸吮到初乳,使他們對於疾病的敏感性提升。
參考資料:Baxter et al., 2012; Hales et al., 2013; Lay et al., 2002
台灣每年於清明節多會迎來第一個豬價攀升階段,而端午節前後至中元節前後的這段期間是第二次豬價攀升,第三階段則多在農曆年前有一個小小的漲幅。全年多以 7-8 月為豬價之巔峰。
圖片中統計了自 2020 年以來到 2022 台灣豬隻拍賣的價格與隻數,供大家參考了解。
參考資料:畜產行情網
該如何在成本高漲的時期,促進豬隻飼料利用效率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豬糧比了解其成本關係。豬糧比為豬隻價格/玉米成本所獲得之數值,圖片中幫大家整理了台灣歷年的豬糧比供給各位參考!
參考資料:中華食物網
為何我們總是要強調小豬的出生體重是如此重要?
剛出生的小豬幾乎沒有毛髮,也沒有棕色脂肪可以促進代謝產熱,因此對於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而不同體重的小豬調節體溫的能力有所差異。
當環境溫度過低或小豬產熱能力下降時,小豬將直接死於低溫或間接性的被餓死或壓死。
參考資料:Pattison et al., 1990
以下試驗是將教槽採食量與小豬體重分類,他們發現出生體重與教槽採食量成負相關,體重越大的小豬吃的教槽料越少,但是採食較多教槽料的組別並沒有提升離乳後的生長速度 (42 日齡),出生體重仍然是生長速度的關鍵點。請見資訊卡表格所示。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許多繁殖相關的賀爾蒙都是由脂肪細胞所分泌,包括助孕素 (progesterone) 與瘦素 (leptin)。
當母豬於生產時過度肥胖 (體態分數 4 分以上),則血液中的助孕素與瘦素濃度過高,將會影響後續的生產及初乳的分泌。
瘦素主要影響食慾,母豬將於生產後食慾不振,飼料採食量下降而缺乏哺育小豬的能力。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7, No. 3, 2021
豬與人因胃潰瘍引起的病灶不同,豬的病灶 99% 位於食道部 (賁門),另外比較棘手的是胃潰瘍通常一發生就相當急性,已經來不及治療與處理。下列幾點供日常巡視豬場時判斷問題的依據。
控制母豬飼料粒徑是避免胃潰瘍的方式之一,粒徑 2mm 以上至少需有 15%。
參考資料:SEGES
體內賀爾蒙對於母豬的繁殖相當重要,其又需要多少種營養成分來供應與維持呢? 請看下列表格!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7. No. 3 2021
小豬採食的狀況會因為與其他小豬間的社交行為、社會地位而受到影響,因此空間設計上需要注意豬隻的社交需求,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預防採食區變成豬隻的糞尿區。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離乳前的小豬飲水量與營養幾乎皆來自於母乳的攝取,所以離乳後的小豬容易有脫水的情況發生。因此提供便利易取得且乾淨衛生的飲水是十分重要的。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離乳後小豬面臨強大的緊迫,在其腸胃道尚未完全適應乾料且妥善發育下,建議減少小豬日糧更動的次數,以減少他們的緊迫程度。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小豬離乳後的採食量十分重要,美味可口且營養充足的飼料是提升採食量與體增重的關鍵之一,又如果飼料成分能同時促進腸道發育、增加免疫,絕對是讓全場小豬能穩定成長的要點!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除了人的肉眼與經驗觀察以外,配合定期將小豬的體重等數據進行更新紀錄,才是了解全場小豬生長狀況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離乳後的小豬常常因為轉換環境的緊迫而拒絕採食,所以離乳後第一週往往是豬場最大的挑戰,我們可以透過何種方式來幫助小豬採食呢?
請見圖中 5 個幫助離乳小豬採食的方法。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8, No. 3, 2022
小豬在產房中最常做的就是吮乳行為,出生的第一週幾乎每個小時就會有一次吮乳,無論母豬或小豬都非常忙碌。圖表中也可以看見,小豬吮乳的間隔時間會與哺乳日齡呈現類指數成長的關係!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仔豬在產後 24 小時約可採食 250 毫升的初乳。約為仔豬體重的 25%。
這無疑是一場小豬爭霸戰,到底他們需要耗費多長時間才能接觸到母豬的乳頭呢?
資料來源: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上一次我們說到小豬離乳後 5 日內,腸道中的蛋白質與 DNA 含量都會明顯減少,推論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腸道絨毛斷裂脫落導致。而圖中確實可以見到絨毛高度於離乳後有著顯著的降低,恢復速度慢,甚至於離乳後 15 天仍未達到離乳前的標準 (對應上一張圖片的 蛋白質恢復緩慢)。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隱窩依然增生,這可能與幾個因素相關,例如:
1. 隱窩中大量的幹細胞為了彌補腸道絨毛的斷裂,而快速增生,以促進腸道上皮細胞、小腸絨毛的更新再造 (對應上一張圖片的 DNA 恢復快速)。
2. 植物蛋白 (像是大豆球蛋白和植物凝集素) 和纖維引發腸道過敏反應,進而引起的增生狀況。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上一次我們說到小豬離乳後 5 日內,腸道中的蛋白質與 DNA 含量都會明顯減少,推論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腸道絨毛斷裂脫落導致。而圖中確實可以見到絨毛高度於離乳後有著顯著的降低,恢復速度慢,甚至於離乳後 15 天仍未達到離乳前的標準 (對應上一張圖片的 蛋白質恢復緩慢)。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隱窩依然增生,這可能與幾個因素相關,例如:
1. 隱窩中大量的幹細胞為了彌補腸道絨毛的斷裂,而快速增生,以促進腸道上皮細胞、小腸絨毛的更新再造 (對應上一張圖片的 DNA 恢復快速)。
2. 植物蛋白 (像是大豆球蛋白和植物凝集素) 和纖維引發腸道過敏反應,進而引起的增生狀況。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承上一次我們說到小豬離乳 7 天內,由於採食量下降可能導致小豬腸道結構的改變。今天的圖中就可以看見小豬於離乳後 5 日內,其腸道中不論是蛋白質還是 DNA 含量都是有明顯減少的,尤以離乳後第 1 天含量的下降最為劇烈。
而蛋白質與 DNA 的減少量有著相似的趨勢,但是可以看到蛋白質的減少更為快速,且恢復的速度較 DNA 來的慢。原因很多,最主要可能是因為離乳首日斷食導致絨毛細胞斷裂脫落…[待續]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我們接下來將透過三張圖來告訴您為什麼小豬離乳會造成腸道結構與功能有明顯的變化。最主要的因素來自於採食量的下降,由圖中可以發現小豬離乳後 7 天內 (急性期) 內不論是體增重還是能量攝入量都有顯著的降低,同時飼料中蛋白質從大量的動物性蛋白更替為植物性蛋白,因此這將會誘發小豬生理上的緊迫 :飢餓、消化狀況。…[待續]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離乳後的仔豬會因為環境的變動跟不適應飼料的變化 (母奶轉固體飼料) 而減少採食量,使能量代謝負平衡,主要消耗體組成中的脂肪來維持能量的供應。因此對於環境溫度的抵抗力較差,更需要注意環境中的溫度保持。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這是一篇有趣的研究,提供較多處教槽料可提升每頭小豬的採食量,使小豬的增重提升,讓不採食的小豬比例下降,目的在於讓小豬更輕易的取得飼料。請見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Weaning the pig
將此圖與先前發布的採食量篇一起看可以發現,即便自由採食,小豬要到離乳第 3 天體重才能回復到離乳體重。而間隔 4 小時與 6 小時餵飼小豬,則於離乳後 7 天仍不能恢復離乳時的體重。
參考資料:Weaning the pig
將此圖與先前發布的採食量篇一起看可以發現,即便自由採食,小豬要到離乳第 3 天體重才能回復到離乳體重。而間隔 4 小時與 6 小時餵飼小豬,則於離乳後 7 天仍不能恢復離乳時的體重。
參考資料:Weaning the pig
離乳後小豬是否採食對豬場來說特別重要,無法獲得一定能量的小豬,將無法維持體重。圖中使用不同的餵飼方式,結果發現離乳 7 天內,採用間隔越久的餵飼方式,將使得小豬的採食量無法顯著提升。
參考資料:Weaning the pig
離乳後小豬是否採食對豬場來說特別重要,無法獲得一定能量的小豬,將無法維持體重。圖中使用不同的餵飼方式,結果發現離乳 7 天內,採用間隔越久的餵飼方式,將使得小豬的採食量無法顯著提升。
參考資料:Weaning the pig
為什麼現今小豬離乳會落在第 3~4 週齡? 下列是個有趣的實驗,使用一個不算精緻的「開食料」給離乳小豬使用,預測試其離乳後的生長表現。
24 日齡離乳的小豬對於飼糧的接受度較好 (長的較好),這表明小豬消化系統的成熟與否,對其生長表現的重要意義,太早離乳對於小豬來說充滿了挑戰。
資料來源: Weaning the pig
小豬出生後接觸到的第一個生長環境就是產床,創造一個有利與母豬與小豬的環境,
就是產房成功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SEGES
不良的產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同時影響豬場中最重要的兩個族群(母豬與新生小豬),我們必須關注並加強管理產房,避免負面作用影響後續的母豬的繁殖與肉豬生長表現。
資料來源:SEGES
出生第一週的小豬特別脆弱,多數在產房死亡的小豬也集中於此時期。
積極的檢查工作能即早發現問題,減少小豬的死亡。
資料來源: SEGES
豬隻在大自然中離乳是漸進緩慢的方式,小豬有充足的時間適應不同的食物型態與環境,而商業豬場的離乳方式通常較為激烈。所以人為的管理就相當重要,畢竟動物對於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母豬的泌乳量會受到出生窩仔數的影響。如圖,我們可以知道,出生窩仔數多,則母豬總泌乳量就比較高。 因為小豬頭數越多,拱乳刺激乳汁分泌的力量越大。
另外,由於第一胎母豬是乳腺建立的重要階段,對於每個乳頭的啟動也別具意義,我們常見到窩仔數少的母豬,後續無功能乳頭的機率也較多。
參考資料: Toner et al., 1996
母豬的乳頭並非都有相同的乳量,越靠近母豬頭部位置的乳頭乳量越高。
即使同窩仔豬出生體重非常均勻,那些選擇後半部乳頭的仔豬將會有較低的生長速度。並且體重越重的仔豬一般也具有優勢佔據前半部的乳頭。
根據報告顯示,出生第 17~24 天,體重小的仔豬其每次吮乳量會比體重大的仔豬少 25%。
資料來源: Weaning the pig
離乳後小豬間採食飼料的差異性很大,大約有 10% 的小豬到離乳後 40 小時才開始採食飼料,甚至有些小豬到第 100 小時才開始採食飼料。另外也可以從圖中發現小豬不會在天黑的時候採食飼料。
資料來源:Weaning the pig
IgG、IgA、IgM 的半衰期分別是 10天、3天及 2天。
被動免疫的濃度和持續時間是非常容易變化的,因為他們仰賴於初乳的品質與小豬的採食量。仔豬被動免疫的品質狀況依賴於母豬的免疫狀態,並且變化是非常大的。這也說明了初乳採食量的重要性,母豬的免疫力更是影響小豬健康與否的關鍵。
資料來源: Koblasa et al., 1981
女豬選拔一直是豬場孕育良好的下一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之一。當今日選育或購入女豬的時機越早,女豬的日齡越小,就越能夠降低疾病感染的攜入。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母豬發情有一定的流程,無論從外觀或是站立反應都可以看的出來。但不同的生理表現表示不同階段的發情反應。那麼,什麼時候是最適合的配種時間呢?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你知道仔豬出生後應該要去注意哪些行為與表徵嗎?了解仔豬的群體平均狀況,有助於抓出低於平均的豬隻,提早發現可能的原因並改善。
參考資料:《豬隻的信號》
女豬群是豬場成績優劣的開端,篩選的工作必須從頭就嚴謹並確實。
而女豬何時可以配種? 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入選為種畜呢?
請見下圖做為您豬場的參考!
參考資料: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你知道弱小豬與宮內生長遲滯豬的差別嗎? 不是所有的弱小豬都是 IUGR 豬隻!
最大的差別在於體內器官是否發育成熟。
弱小豬經過管理與營養的照顧尚能追趕上生長表現,而 IUGR 豬的死亡率很高,能順利成長的機會較低。
參考資料: SEGES
雖然豬隻的生長受到環境、豬種、飼料與管理的影響,不過參考各國的豬隻生長數據,仍舊可做為自己的養豬標竿。
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豬場的數據,每年制定一個小目標,豬場便會日益茁壯。
詳情請見下表。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每天巡視豬場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糞便,也是最容易判斷豬隻健康狀態的方法。如果今天發現母豬便祕了,我們就得從飼料、飲水等方面進行改善!
資料來源: 《豬隻信號》
豬隻的排糞與排尿的習慣不同,你有觀察到這個差異嗎?如果空間足夠的情況下,豬隻會將吃飯及糞尿的區域分開。 在週遭比較潮濕的環境/濕料餵飼,豬隻也可能將其作為排泄區,故若將料槽增加一定高度,則可避免糞尿排入料槽中。
資料來源: 《豬隻信號》
為什麼偶爾可看見豬隻玩泥浴?這代表什麼信號呢?
其實豬隻玩泥浴時可能是很開心很放鬆的,但也可能是出自於環境的問題而有此行為。所以在評估後,若為環境問題誘發泥浴行為則建議針對空間大小與環境溫溼度、通風情況進行改善!
資料來源: 《豬隻信號》
光照對於母豬繁殖上的影響已有文獻佐證,秋季與冬季不孕症是戶外養豬常見的問題。
現代化的畜舍已可透過燈光來彌補季節變化的問題,但是照明不是開個燈就好?
不是,實際上有許多條件與管理維護的問題。
資料來源: 《豬隻信號》
一般而言,種公豬年滿 7 至 8 個月方能開始配種訓練,而種公豬年滿 15 - 18 個月後為高峰期,後續姙娠率與窩仔數會有較佳的成績。
而之後我們將討論到該如何維持精液的品質與精子的狀態,請持續關注我們!
參考資料:Asian-agribiz. 2022/05. Management of your boar matters
種公豬的性慾與成熟度與其後續被採集的精液質量有很大的相關性,在種豬場應該注意哪些因素,會去影響大腦分泌荷爾蒙,請參考下圖!
參考資料:Asian-agribiz. 2022/05. Management of your boar matters
新女豬從不同的群體聚集在配種舍內,並受到特別的照顧。對新女豬而言,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未曾發情、不熟悉的配種舍、陌生的經產母豬。最重要的是,新女豬並非都是容易發情的。發情的時間受到生長發育、季節、品種及健康的影響。
參考資料:《豬隻的信號》, Gill, 2007; Johnston and Smits 2007; Bortolozzo et al., 2009
豬隻如果沒有吃飽,牠會開始假咀嚼與咬欄杆,特別是懷孕母豬總是處於飢餓狀態。提供豬隻麥稈或纖維類飼料,藉著咀嚼讓胃與腸道有飽脹的感覺。
參考資料:《豬隻的信號》
母豬配種後需要實施一連串的懷孕檢查,空胎母豬需要再度的發情,並探究其配種失敗的原因。
目前最常用的驗孕方法就是超音波檢測,從配種後的第17天至25天之間就可以進行觀察與驗孕,隔2週再進行第二次驗孕,如此可以偵測出早期流產的狀況。
參考資料:《豬隻的信號》
雖說現今商業豬場為了高效率的產出,以人工授精代替自然配種,試情這回事仍然是種公豬最好用了,公豬駕乘母豬以前,會以鼻子拱母豬的腹部,間歇性地將頭放在母豬臀部上。
除了公豬的配種能力外,這種前戲尤其能提高授精效果。記住,不要讓公豬隨時與母豬待在一起,但可以允許每天兩次10-15分鐘密集的接觸。
參考資料:《豬隻的信號》
平均而言,畜牧場母豬繁殖年限為 3-4 年,每年平均可以生產 2-2.5 胎,飼養管理做得好的豬場,能擁有更好的成績!而母豬的淘汰則是需要視其健康狀況、繁殖性狀與能力等等參考指標,充分評估後才進行抉擇!
-
「你的母豬若能達到年產 30頭 仔豬,可堪稱世界級水準,而你就是要促成此目標的教練!」-《母豬的信號》
每頭母豬每年可以有 2.5胎 的生產潛力,但因為環境及飼養管理的的因素,要達到此「世界級」的成績並不容易,需要在每一個階段都做出準確的安排,並針對個體的問題進行處理,才有可能達到。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平均而言,畜牧場母豬繁殖年限為 3-4 年,每年平均可以生產 2-2.5 胎,飼養管理做得好的豬場,能擁有更好的成績!而母豬的淘汰則是需要視其健康狀況、繁殖性狀與能力等等參考指標,充分評估後才進行抉擇!
-
「你的母豬若能達到年產 30頭 仔豬,可堪稱世界級水準,而你就是要促成此目標的教練!」-《母豬的信號》
每頭母豬每年可以有 2.5胎 的生產潛力,但因為環境及飼養管理的的因素,要達到此「世界級」的成績並不容易,需要在每一個階段都做出準確的安排,並針對個體的問題進行處理,才有可能達到。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仔豬是豬場未來的棟樑,他們健康與活力與豬場的收益息息相關。您的仔豬精神充沛嗎?腹部飽滿嗎?毛色光亮而滑順嗎?眼窩會凹陷嗎?有拱背或犬坐嗎?這些都是仔豬健康狀況的一線指標!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你檢測過你的水質嗎?你知道你的母豬喝進了什麼東西嗎?泌乳量越高的母豬越需要大量乾淨的水源,即便是一般的豬隻,在缺水的情況下也無法採食飼料。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牧場主,應該時刻關注母豬的飲水是否正常。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仔豬的生長常常達不到其生長潛力的一半,其中影響仔豬生長的原因包含疾病、環境或營養沒有達標等。因此,作為飼主,應該排除萬難,盡量讓仔豬在最佳的環境下,獲得最充足的養分,並儘可能避免疾病的傳播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仔豬的臉部或膝部受傷可能是因為母豬的乳量不足所導致。當仔豬爭奪乳頭位序時,他們會互相打鬥導致受傷。而當母豬的乳汁分泌過剩時則可能導致仔豬的臉部沾到乳汁,並黏上灰塵,導致黑臉。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高產的母豬有時無法顧及所有後代;有些弱仔體重就是比別人輕,長得比較慢。這時可以使用寄養的策略,調整仔豬離乳的時間或每隻母豬帶小豬的配比等,讓整場的仔豬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顧。下表整理了現場見到的多種方法,各位可以比較利弊,找出自身豬場合適的方式。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在理想的情況下,給予5日齡以上的仔豬濕式的教槽料,16日齡以上的仔豬則給予粒狀的教槽料,可以有效改善仔豬的生長。但是不同的飼料特性會影響仔豬的採食量,在不同的飼料型態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在理想的情況下,給予5日齡以上的仔豬濕式的教槽料,16日齡以上的仔豬則給予粒狀的教槽料,可以有效改善仔豬的生長。但是不同的飼料特性會影響仔豬的採食量,在不同的飼料型態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在理想的情況下,給予5日齡以上的仔豬濕式的教槽料,16日齡以上的仔豬則給予粒狀的教槽料,可以有效改善仔豬的生長。但是不同的飼料特性會影響仔豬的採食量,在不同的飼料型態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在理想的情況下,給予5日齡以上的仔豬濕式的教槽料,16日齡以上的仔豬則給予粒狀的教槽料,可以有效改善仔豬的生長。但是不同的飼料特性會影響仔豬的採食量,在不同的飼料型態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仔豬離乳後的採食量會短暫的下降,若此時給予較充足的胺基酸及維生素組成,可以協助仔豬快速累積蛋白質(肌肉)。但相應的,仔豬體內的脂肪比例會下降許多,因此對於保暖能力也會有所下降。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離乳後是仔豬脫離母豬後的第一個生命階段,對仔豬而言,劇烈的環境變化、食物來源及特性的差異都會造成仔豬的緊迫。對離乳仔豬而言,我們該注意什麼要點呢?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母豬生產需要透過仔豬分泌的緊迫賀爾蒙來催產。因此,高窩仔數的母豬較容易早產。反之,若母豬的死胎過多,將可能難產。而若生產的時間拖得過長,也會造成仔豬缺氧而導致死亡率提高。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正常的母豬懷孕時間為3個月3個禮拜又……3、4、5天。換言之,懷孕113~115日後生產的母豬都算正常。而最佳的催產時間可以依照自身牧場的周批進行安排。但催產的日不可小於113天,否則仔豬可能尚未發育完全,弱仔或死亡的風險較高。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當母豬分娩時間拉長時,仔豬身上會有較多的胎糞(黃漬)。而這會導致仔豬在子宮中的時間太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導致昏沉。昏沉的仔豬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找到母豬的乳頭,且出生後的體溫會較正常的仔豬低。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剛生出來的仔豬踩在濕滑的地墊上,雙腿力量不足,難免會出現八字腿的狀況。可以使用繩子將仔豬的腿部做簡單的固定,讓仔豬可以有正常行走的能力。而仔豬也應於3日內能夠正常的行走。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在母豬的分娩欄中,可以刻意使用具有凹陷的鐵件或橡膠等等材質,在母豬側躺時,讓仔豬吮乳的時候有跪坐的地方,可以有效防止仔豬腳蹄的受傷,母豬屁股後面的凹槽,則是模擬築巢的原始行為,讓母豬與小豬感到安全。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當公豬的精液與母豬卵子結合後,胚胎會慢慢成形。從一開始的受精卵變成四細胞期、多細胞胚胎,最後慢慢形成仔豬的外型。若不幸流產,了解不同階段胚胎的形式可以幫助牧場操作人員了解流產的時間點。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勘誤:圖中第三日為四細胞期,非四倍體胚
初產母豬第一次誕下仔豬,無論在體態、母性或生產經驗來說,都不向經產母豬一樣能調適的比較好。因此除了窩仔數會較經產母豬低外,仔豬在飼養上也有較多潛在的風險。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母豬初乳中的抗體超過 80 %是由 IgG 組成。但是 IgG 是大分子蛋白質,只有在仔豬出生後 24 小時內可以被仔豬吸收。因此,盡量讓仔豬早點喝到初乳相當的重要。在之後的哺乳期,最主要的抗體則由 IgA 組成。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隨著時間過去,母豬乳汁中的抗體漸漸降低,而仔豬的免疫系統也慢慢地建立起來了。在這之間,大約於甫離乳時,仔豬的抵抗力會來到最低點,此時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離乳仔豬的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夏季熱緊迫是台灣飼養業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對母豬而言,熱緊迫會導致退料,並降低泌乳量,連帶仔豬的生長速度及育成率都會因此下降。除了透過設備來協助母豬降溫外,也需要注意環境溼度的影響。高濕度也會影響豬隻的散熱,在梅雨季或下午雷陣雨後太陽剛出來時,更需要特別注意溼度的影響!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在接近分娩前兩周,母豬的乳房會腫大且乳頭會變得較為柔軟,而外陰戶會開始分泌白色分泌物。在分娩前6小時,母豬乳頭可擠出初乳,而其行為會漸漸變的躁動不安。分娩時,母豬會抬起後腳,並慢慢的加速子宮的收縮。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試情是母豬場或一貫場的核心工作之一。若能準確的判斷母豬發情及排卵的時間,就能有更高的配種率。雖然現在漸漸已經有使用科技產品來判斷母豬是否發情的技術,但最普遍的方式還是人工試情為主。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重發情是母豬飼養者最不希望遇到的事情之一。但豬隻畢竟不是機器,但凡是生物就會有個體差異。當然,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飼養技術來避免重發情比例過高的問題。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母豬比人類更能適應寒冷。較低的環境溫度能提高母豬的採食量,對我們來說偏冷的溫度對母豬而言剛好。當然,溫度太低也會導致母豬將能量利用在維持體溫上,因此,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讓母豬維持在19~22℃的舒適溫度之間(22-26℃為溫暖區間)。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母豬生產主要由賀爾蒙啟動,其將發送訊號至大腦,使體內各器官開始準備生產所需。
動情素(oestrogen)、催產素(oxytocin)及泌乳素(prolactin)是三大主要驅動母豬生產、築巢行為與初乳分泌的賀爾蒙。
值得注意的是,當助孕素(progesterone)下降得太慢及緊迫發生時,上述三種賀爾蒙的分泌將受阻。
資料來源:PIG PROGRESS, volume 37, No. 3, 2021
經過114天的努力,母豬終於準備要誕下新的仔豬了!當母豬準備好要生產時,內分泌會有劇烈的變化以協助母豬將仔豬產出。首先,仔豬發育成熟後會告訴母豬,他們可以出生了;接著母豬的腦下垂體就會分泌催產素,一方面協助子宮肌肉收縮,一方面促進泌乳。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仔豬的信號》
豬隻的體型與其泌乳量及後續仔豬發育有相當大的關係,過瘦的母豬可能無法提供仔豬足夠的營養,且二胎症候群的機率更高。而過於肥胖的母豬乳腺發育不佳、分娩時間更長,也更容易導致死胎。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若想要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可以使用批次系統來進行豬隻飼養的作業。畜主可以根據自己牧場的規模,以周批、三周批、四周批等方式進行飼養。但執行批次系統的飼養方式有賴配種舍、產房到肉豬舍的相互配合才能穩定的作業。
參考資料:《母豬的信號》
週二時,我們知道用針的長度,今天來看看角度的問題!
選擇肌肉注射的原因是因為其內部微血管豐富,注入不論水劑、乳劑、油劑藥液吸收速度皆較其他部位快。而且其感覺神經分布少,較不會疼痛,所以最常使用肌肉注射。注射時要注意角度盡量90度入針,不然即便長度足夠也可能施打不到肌肉層!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豬場防疫手札》
昨天我們了解了用針注意的事項,那麼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肌肉注射需要的針頭長度吧!
-
大概以豬隻體重(公斤)進行用針的選擇,如下列:
<10 ➡️ 20G ➡️ 1- 2公分(0.75 吋)
10-25 ➡️ 18G ➡️ 2.5公分 (1 吋)
25-50 ➡️ 16G ➡️ 3公分 (1 吋)
50-100 ➡️ 16G ➡️ 3.5公分 (1.5 吋)
>100 ➡️ 16G ➡️ 4公分 (1.5 吋)
-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豬場防疫手札》
針具或刀具是用來施打疫苗、消炎藥或閹割時必備的工具。但重複使用針具或刀具可能導致疾病的水平傳染,並降低器具鋒利度。鈍針可能勾破豬隻的表皮並造成較大的開放性傷口,並導致微生物的感染。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豬隻在飼養過程中多少都會面臨緊迫,這些緊迫來源大多與環境或飼養管理有關,各位一定要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為了維持動物本身的生存,豬隻每日需要攝取一定的胺基酸及能量,多於維持生命所需的養分才能用於生產豬肉。然而,根據豬隻的品系及體質不同,每日累積的瘦肉有其上限,涉入過多能量反而會導致豬隻累積過多脂肪並浪費飼料。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你的設備正常嗎?擺設的溫度計有校正過嗎?飲水的流速夠嗎?在飼養過程中,有時問題來自設備的老舊或損壞,所以必須定時檢查設備是否正常,即使正常,設備的規格是不是符合豬隻的需求。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今天來談 #小豬離乳的危險訊號!
小豬出生後依序會面對到爭奪母乳、飼糧改變(教槽、代乳)、住所更動等等變化。而在離乳這個關鍵時期,小豬在 #自體免疫力 以及 #體內消化酵素 上會有什麼樣的訊號,今天就讓我們來帶您了解!
小豬出生後馬上就面臨母乳爭霸戰,隨著日齡的進展開始接觸教槽料與人工乳,一邊成長一邊適應著複雜的飼料與環境,可說是豬場中年紀最小卻刻苦的一群。
每一階段的飼料都是依據小豬的消化生理而設計,體重越重發育越好換料就更順利。
今天來談 #小豬離乳的危險訊號!
小豬出生後依序會面對到爭奪母乳、飼糧改變(教槽、代乳)、住所更動等等變化。而在離乳這個關鍵時期,小豬在 #自體免疫力 以及 #體內消化酵素 上會有什麼樣的訊號,今天就讓我們來帶您了解!
小豬出生透過母乳獲得免疫能力(被動免疫),3周齡開始開始自行產生免疫能力(主動免疫),此過程剛好歷經離乳的階段,離開母豬的照顧、換料、混欄…等。免疫能力培養之際又遇多重緊迫,難怪離乳小豬是豬場最關注的一個族群。
濕式餵養是促進豬隻採食、對抗夏季熱緊迫或飼養黑豬常用的方法。但液態的飼料會造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是真的能改善豬隻的生長效率?又有哪些要點要注意呢?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日增重是豬隻生產的主要目標,而豬隻的行為會透露出其健康程度,健康程度又主宰了日增重的速率。一頭生病的豬隻,日增重會較低;反之,日增重較低的豬隻也較有可能罹病。因此,豬隻的生長、健康及行為會形成一個三角關係並互相影響。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肉豬的生長速度與出生體重習習相關,往後群體的生活又得經歷階級的競爭,即使是同一批肉豬仍有不同的生長速度,請見下表所示。
肉豬的生長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差異極大,本表僅供參考!
資料來源:Dewey and Straw (2006).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of John Wiley and Sons.
透過母豬的姿勢可了解母豬的狀態,趴臥的姿勢告訴我們,母豬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不舒適的感覺(生病、乳腺炎、缺乳及各種緊迫)。
Pig health (2018, CRC Press)
每個乳頭通常擁有2-3個乳腺,且常常發生乳腺無功能的狀況。
乳腺被結締組織分隔開成乳葉,通常一個乳頭有兩個乳管。每個乳管上有乳葉又分枝成乳小葉,乳小葉由腺泡組成。
Pig health (2018, CR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