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隻在屠宰前16~36小時就禁食,於屠宰後會降低屠體肌肉中糖原的濃度,降低肌肉的pH值且降低保水性,造成暗乾肉(DFD)。
研究表明如於屠宰前16小時禁食,則對於屠體品質沒有影響。
資料來源: NSNG
從豬隻的屠體化學成分中可觀察到,動物體內的脂肪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體內的水分則逐漸減少。
這是因為脂肪是疏水性的,隨著脂肪的沉積則降低了體內儲存水分的能力。
而蛋白質則是從出生逐漸增加,之後逐漸下降。了解動物的體組成將有助於設計營養日糧,
成長中的動物將可最大限度的提供蛋白質,減少脂肪的沉積。
母豬不同的返情天數代表意義皆不同,配種時間點錯失、胚胎孕育失敗及配種過程的瑕疵,都可能讓懷孕失敗。請見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 Garth pig stockmanship standards-John Carr
母豬離乳後緊接著就是再度發情配種,離乳前後卵泡的發育是持續進行的,離乳前卵泡正在建立的階段,離乳後濾泡池通常會有100個直徑6毫米的卵泡,經過篩選淘汰後,只有直徑接近8毫米的卵泡才會進入排卵程序。
第一胎母豬離乳後卵泡的大小通常小於2-3毫米(經產母豬3-4毫米),因此其離乳至排卵的間隔較經產母豬長。
豬隻不同部位的消化道有著不同的環境pH值,讓我們看看下圖詳細的整理。
資料來源: Sustainable swine nutrition
家豬屬於偶蹄目、豬形亞目、豬科、野豬屬、歐亞豬種中的一個特有亞種。歐亞豬種應該是於冰河期由爪哇、蘇門答臘或馬來半島進入越南半島後向西經印度大陸擴散至歐洲,形成歐洲野豬;另一批則向東遷徙,形成亞洲野豬。
參考資料:畜牧要覽養豬篇 (第三版)
近年來由於科技與研發的進步,雖然速度不快,但是世界對於植物肉的接受度緩慢提高中。選擇植物肉的人們,除了信仰與環境因素,還有部分是為了健康與減少身體負擔。但實際上,植物肉需要經過較高度的加工與調味,所以建議攝取上需要留意其所含有的鈉含量或是其他添加物含量,適量吃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食農教育的概念架構可以分為三大面向與六大項目,從農業生產與環境,到消費者的飲食健康與消費,最後可以與飲食的生活還有文化進行結合。從生產者到餐桌,從台灣延伸到國際,環境、文化、科學各項息息相關。經由體驗與實踐提升學習樂趣與興趣,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良好循環,培養國人對於農業的知識素養!
上一次介紹到抵換的基線情境,這一次就來告訴大家碳權與抵換專案要怎麼申請!
簡單來說,主要有兩大重點:註冊申請與額度申請。註冊申請著重在將牧場的排放量進行盤查,了解基線情境,以進行申請;額度申請則是按減碳監測到的額度向環保局報告,以獲得可交易的碳權額度。
如果大家想透過減碳設備與措施,進行牧場溫室氣體減量,同時申請碳權。那麼我們必須估算在減碳之前,整個牧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評估於減碳措施實施後,所可能帶來的減碳效益!
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是屬於環保局推出的減碳專案之一,可以到環保局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暨抵換資訊平台申請。https://carbonoffset.moenv.gov.tw
在申請碳權與抵換專案之前,我們需要先對牧場在生產過程所會產生的溫室氣體進行盤查。 常見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氧化亞氮、全氟碳化合物、三氟化氮、甲烷、氫氟碳化物、六氟化碳。而盤查的時候會依照放源分成三個範疇,以評估個範疇的排放量。
台灣預計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其中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作為其減碳基礎。其中,再生能源與能源轉型便是一大受到矚目的議題。畜牧業以養豬產業為例,便可以以太陽能板發電、沼氣發電作為生產綠電的一大主力。至於綠電要自用或是買賣是如何運作的,請看我們今天的資訊卡說明。
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簡稱GWP),也被稱為「全球升溫潛能值」,是衡量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影響的一種方式。
其中,比較的基礎是將二氧化碳對於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比做為 1,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合物這些溫室氣體對於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被數字化之後有多麼驚人嗎?請看今日的資訊卡。
上一次我們了解台灣農業與畜牧用電在台灣總用電量的占比,今天我們來看看台灣的總碳排放中,農業、畜牧業占多少比例吧!
參考資料:2022年 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你大概知道農業與畜牧業大概使用了台灣多少電量嗎?
《2022 年台灣能源情勢回顧》報告各部門的能源消費占比農業部門佔 0.95%。《2021年家庭用電資訊百科(2022.6版)》中所記錄,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 2833.7 億度,農業部門佔其中的 1.17%。依據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於 104 年統計,畜牧用電戶 4,867 戶(13.7%),用電量 28,855 萬度(27.2%)。
希望這些數據有助於大家了解畜牧業使用台灣電量的比例!
伊比利生火腿的生產方式總共有 6 個步驟,這些步驟的製作過程需要經過考核的專人才能實施,並且依照當地政府傳統規範所製作出來的生火腿才會被承認!究竟有哪些步驟請看看今天的資訊卡吧!
基本上伊比利豬肉的分級與火腿肉的分級方式是有區別的,今天來跟大家講講豬肉的分級方式。不同等級的伊比利豬是以品種與飼養方式 (飼養環境與飼料內容) 來做區分的。在體重達 80 公斤後以放牧方式食用橡果的等級會比較高!
為了讓地球能夠永續發展,綠電的存在是其中一種讓能源能夠循環利用的方式。人們積極發展各種能源利用,常見有太陽能、風力能、生質能等等。
在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 -- 我們人類的日常行為大多數都會產生碳排放。實際上常見的大宗日常碳排放有哪一些呢,舉例來說像是:消費物資、屋舍建造、旅遊消費、用電用水......數之不盡。
而碳排放作為其中一個原因導致的溫室效應,正在威脅著你我的地球。
你知道該如何挑選豬肉嗎?
1. 挑選紅潤可口的好豬肉
2. 看起來摸起來鮮嫩多汁肉質美
3. 聞起來肉香舒適氣味佳
4. 攤位/外包裝有產地資訊
5. 攤位/外包裝有標章:CAS/TAP/屠宰衛生檢查合格/ISO/HACCP...
請看圖!
豬有乳頭竇沒有乳頭池 (牛羊才有),所以乳牛羊可以隨時哺乳,因為乳頭池隨時蓄積 20-40% 的乳汁。
母豬要依靠小豬拱乳按摩乳房來刺激泌乳素的分泌,才會開始分泌大量的乳汁。
資料來源: The gestating and lactating sow
你可能會覺得很神奇,但我們的日常用品可能都與豬皮有關!豬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拿來食用,作為酥脆香氣四溢的炸豬皮,與沾有醬油或東泉辣椒醬的清爽下飯燙豬皮等食品加工用途以外。還可以作為皮革製品,或是提煉出膠原蛋白與豬油再進入後續更進一步的加工製程,作為醫療或是日常生活用品。
你愛吃豬皮與豬肉嗎?台灣小吃中我們常看到涼拌豬皮、豬肝、豬耳朵,火鍋裡有涮梅花肉、五花肉,用豬腿肉做成的貢丸或肉絲,或是燒烤店常見的朱肩胛肉......各式各樣不同的豬肉與其他器官部位都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飲食當中。那麼這些豬肉部位的營養成分又是如何呢?我們幫大家整理五種不同部位的營養成分供大家參考!
參考資料: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目前最新且資本密集養豬方式,以密閉式畜舍為主,方便控管環境溫濕度與病蟲害等等狀況。另外於員工的訓練操作上也導入儀器的監測管理使用,除了人工更以數據分析進行豬隻狀況的判斷。飼料以精準營養、能量循環利用為主,持續鑽研更好的配方與原料、添加物,避免物資與成本的浪費。
現在養豬模式已經趨向綠能永續經營為主流,那麼以往的養豬產業又是如何的呢?在很久以前的台灣社會,豬肉以自給自足為主,大多是在後院進行豬隻的飼養,作為家畜動物,並且餵以農業廢棄物與廚餘作為飼料,這些廢棄物供給豬隻生命所需,豬肉再供給人類營養所需,能量與資源循環利用,後來因為科技的進步才逐漸擴大成為專業養殖!
想知道聆聽音樂與豬隻行為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搖搖尾巴、看看環境,原來聽音樂可以讓豬開心快樂?
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 #點選下方連結 去看看完整文章!
-
完整文章詳見:台糖通訊 10 月號 30-31 頁
想知道聆聽音樂與豬隻行為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搖搖尾巴、看看環境,原來聽音樂可以讓豬開心快樂?
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 #點選下方連結 去看看完整文章!
-
完整文章詳見:台糖通訊 10 月號 30-31 頁
先前我們提到過豬隻間的交流是方式,以及他們如何表達他們的信號。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不同種情緒表達的豬叫聲,他們的音頻分布吧!
註記:
正面等情況下為紅色群組,其音頻較為低
負面等情況下為藍色群組,其音頻較為高
完整相關文章詳見:台糖通訊 9 月號. 48-49 頁
參考資料:Classification of pig calls produced from birth to slaughter according to their emotional valence and context of production. 2022.
先前我們提到過豬隻間的交流是方式,以及他們如何表達他們的信號。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不同種情緒表達的豬叫聲,他們的音頻分布吧!
註記:
正面等情況下為紅色群組,其音頻較為低
負面等情況下為藍色群組,其音頻較為高
完整相關文章詳見:台糖通訊 9 月號. 48-49 頁
參考資料:Classification of pig calls produced from birth to slaughter according to their emotional valence and context of production. 2022.
因為飼料的水分比較低,所以在豬隻採食完後,通常都會開始喝水。再來,他們就會開始探索自己每天生活的環境有沒有什麼變化、跟同伴打鬧嬉戲,或是躺在地上散熱或補眠。以上的行程每天會經歷兩到三次 (每日餵兩到三次),而通常豬隻的年齡越小,對環境會越好奇,探索跟打鬧的行為也會增加;當豬隻的年齡越大,體型越龐大的時候,就越懶惰,躺臥在地上的時間也會增加。
豬隻間的交流是透過聲音,家豬與野豬都會發出不同的咕嚕聲、咆哮聲和尖叫聲來表達他們的信號。另外,他們還會磨牙與咂嘴。當你仔細聆聽後,將會發現這些細微的差異與養豬的樂趣。
PS: 其實豬場的環境比較吵雜,飼養密度也比較高,有時候不容易清楚分辨出每一隻豬隻的叫聲,所以最近幾年也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針對豬隻的聲紋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獲得更泛用的結果!
資料來源:
Classification of pig calls produced from birth to slaughter according to their emotional valence and context of production. 2022.
《豬隻信號》
《現代養豬生產技術》
豬隻間的交流是透過聲音,家豬與野豬都會發出不同的咕嚕聲、咆哮聲和尖叫聲來表達他們的信號。另外,他們還會磨牙與咂嘴。當你仔細聆聽後,將會發現這些細微的差異與養豬的樂趣。
PS: 其實豬場的環境比較吵雜,飼養密度也比較高,有時候不容易清楚分辨出每一隻豬隻的叫聲,所以最近幾年也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針對豬隻的聲紋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獲得更泛用的結果!
資料來源:
Classification of pig calls produced from birth to slaughter according to their emotional valence and context of production. 2022.
《豬隻信號》
《現代養豬生產技術》
品種對豬隻的生產表現影響甚鉅,不同的品種所生下的仔豬有不同的活力及瘦肉率,這也直接影響了豬隻的存活率及離乳時的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仔豬的信號》
與人類不同,豬具有310度的寬廣視野,但無法看見紅光,因此眼中的世界以藍綠色為主。此外,豬不善於辨別景深,因此豬不喜走下坡,且若需走上斜度大於20度的斜坡、前方有物體難以辨識、出口的光線過強或與室內環境落差過大,豬隻都會認為那是障礙物,反而本能的停止不動。另外,豬隻較喜歡走向明亮的戶外環境,因此移動豬隻時可以利用此點,控制燈光,以方便移豬。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
提供音樂是一種便宜且有效能提升豬隻動物福祉的辦法。下方的試驗讓72頭豬分別聽了三種不同的音樂(莫札特、機械噪音、白噪音),每天6小時,連續聽了60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音樂對豬隻心理與生理的影響吧!
給豬隻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增加豬隻的搖尾、嬉戲與探索的行為;相對的,讓豬隻暴露在機械噪音底下則會增加豬隻對於同伴的攻擊性。
科學家進一步觀察發現,給豬隻聽莫札特古典樂後,短期內可以降低豬隻的壓力,並從長期來看可以提升豬隻的免疫系統。相對的,長期聽機械噪音的豬隻則是有免疫力下降的情況發生。
豬的視覺與人類不同,看到的世界也與我們不同。淺色的飼料槽比較受到豬隻的喜愛,同樣的,若飲水器放置於陰暗的角落,也會影響豬隻的飲水。此外,料桶的結構也可能導致玩飼料或灑出來,導致損料,損料若高達8%,則飼料換肉數值減少0.3。
參考資料:《肉豬的信號》